[恶魔的饱食]旧日本陆军伙食介绍(四)——补给与罐头
旧日本陆军伙食介绍(四)——补给与罐头在战时,日本陆军依据《战时给与规则》设立兵站。兵站的作用除了供部队集结、调运、宿泊、补给之外,也负责粮秣弹药等军需物品的储存、调度和发放工作。旧本陆军平时没有“军”的编制,在战时通常由两三个师编为一个军,该军的后勤补给区域称作“军兵站管区”。在管区内沿着铁路、道路或水路建设一系列兵站,形成兵站线。其中铁路兵站线用于师、旅一级规模的大型调度,陆路兵站线通常负责团级及以下军队的后勤补给,虽然其运力小于铁路,但是可以用卡车、骡马车、驮畜、人力等多种方式运送物资,比铁路更适合于战场形势多变的形势。至于水路,通常用于跨海运输,在广岛的宇品港设有日本陆军运输部本部,在神户、门司、釜山、大连、塘沽、基隆等地设有出张所(分部)。抗战时期在华中地区日本兵站堆积的酱油樽
以侵华战争时期的华北陆军为例,其野战仓库总库设在天津塘沽,司令官为少将级经理军官,分库设在北平、太原、石门(石家庄)、济南和大同,此外还在张家口、包头、兖州、青岛、榆次、临汾、运城、新乡、开封、秦皇岛等地设有野战物资仓库出纳办事处。在日军前锋所到之处,还设有师团级的野战仓库,通常是以就地征用的建筑和临时修建的木制仓库为主。野战仓库除了储存和发放弹药、粮秣、被服之外,还有卫生器材和兽医器材、以及其他部门不管的军需品的供给工作。此外,损坏了的武器和军服等物资,以及日军在战场上没收的军需物资和废旧品,也都由野战仓库收集、整理、后送至日本。在华北地区,野战仓库还负责将从占领区掠夺的羊毛、棉花、皮革等“军用”物资运回日本国内,供给陆军被服工厂。1938年武汉会战结束后,随着侵华战争转为相持不下的持久战,野战仓库还在中国占领区就地开设了米麦加工厂、酱油和味噌厂、酱菜加工厂、饮料和酒类制造厂、马料压榨厂、皮革加工厂、被服装具修理厂等后勤物资工厂,尽量实现所谓“就地自给”,减轻从日本向大陆运送军用补给物资的压力。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陆军“中支方面军”兵站堆积如山的干菜(千切干大根,即干萝卜丝)。干菜箱上站着一名手持步枪的警卫
在战时,日本陆军的后勤补给方式分为仓库给养、宿舍给养、征发给养、纵列给养和携带粮秣给养五大类。仓库给养是从兵站仓库中调运给养物资,直接发放给部队。宿舍给养是指部队在日本国内或友军驻地借宿时,由寄宿单位承担供给。征发给养是指采用征用、征购的方式获得粮秣燃料等物资,分为“内地征发”和“外地征发”,二战中日本在其侵略的国家基本上采用无偿征发或者使用军票“收购”的“外地征发”方式获得补给物资。
第四种“纵列给养”是指跟随作战部队前进的辎重部队运输给养物资。日军将辎重物品分为作战所用的“小行李”与宿营所用的“大行李”,在甲午战争前夕,日本陆军一个步兵连的辎重通常需要卫生驮马3匹、弹药驮马16匹(这两者属于“小行李”),粮秣驮马12匹、炊事工具驮马8匹、军官物品驮马7到10匹(后三者为“大行李”)。
第五类“携带粮秣给养”就是指部队个人携带的口粮,分为“寻常粮秣”和“携行粮秣”(行军野战口粮),以及“携带粮食”(应急粮食)三种,同以甲午战争前后为例,“寻常粮秣”为白米六合、盐三勺、梅干、鱼干、干海带和酱菜等副食若干,“携行粮秣”为米六合、盐三勺;“携带粮食”为两日份的干米饭(一天为三合)或“干面包”(即硬饼干),以及食盐和砂糖少许。这种口粮虽然由士兵随身携带,但只有在长官下令时才可以动用。
西南战争结束后,日本陆军开始尝试完全用硬饼干取代干米饭作为野战口粮。但是考虑到日本人的饮食习惯的问题,决定先在少数部队中进行试验。1889年6月24日到6月30日间,在名古屋卫戍部队医院的十九名医疗实习兵中做了试验,在七天内完全以加肉硬饼干为食,并饮用茶水。这种饼干每块重100克,烤制时除了面粉、盐和糖外还加入牛肉末,每餐吃两块,一天摄人600克。试验时发现,由干饼干很硬,难以啃食咀嚼,因此每餐要耗时30到40分钟;为了吞下饼干,每人每餐平均需要饮用1707毫升的茶水。当时名古屋第三师团作为“携行粮秣”的干米饭,每餐分量为135克,每天405克,另加食盐35克,虽然比较适合日本人的口感,但是营养价值不如牛肉饼干。在甲午战争时,日军决定完全以牛肉饼干代替干米饭作为野战口粮,考虑到中国大陆作战区域缺少饮用水源,还特地委托日本当时著名的西点制作商“风月堂”开发了作为替代口粮的“小型ビスケッツ”(小型饼干),这种饼干和我们今天吃到的饼干口感已经很相像了。
在西南战争结束后,日本陆军开始大量采购牛肉罐头(旧日本陆军将其简称为“牛缶”),平时作为储备物资,战时作为口粮的一部分发放。这种罐头最早是委托广岛商人浅枝富三郎和浅枝彦兵卫制作的,主料为牛肉、马铃薯、牛蒡、胡萝卜(日文汉字写作“人参”),为了适应日本人的口味而在煮牛肉的时候加入砂糖、酱油和姜,来代替西式炖牛肉中的盐和胡椒,并且采用马口铁包装。驻扎在广岛和丸龟的步兵第11、21、12、22联队是第一批装备牛肉罐头的部队,随后在其他部队也大量储备(储备数量相当于大约20天食用的分量)。在甲午战争爆发前夕,日本还从美国进口了价值2.5万日元的西式烤牛肉罐头和炖牛肉罐头。
牛缶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日本国内的罐头食品(包括肉类、海产和水果罐头)民间消费量一直很有限,这并不是说当时的日本人不爱吃罐头,而是为了最大程度地向美国和欧洲市场出口罐头,以换取宝贵的外汇。当时日本全国罐头产量的三分之一是用作军队口粮和应急口粮的,50%以上用于出口,用于民间消费的只有15%左右。除了牛肉罐头外,在1892年,罐头业制造者伊谷以二郎还开发出用鲸鱼(小鳁鲸)的痩肉制作的罐头,在甲午战争爆发之际,他向陆军捐献了2800罐鲸肉罐头,称之为“勇者大和煮”(所谓“大和煮”就是加砂糖、酱油和姜炖制的烹调方法)。在整个甲午战争期间,日本陆军一共向民间采购了价值251万5738日元的牛肉和鲸肉罐头。
勇者大和煮
在日俄战争期间,日军士兵随身携带的一天份野战口粮,基本上都是“牛肉大和煮”罐头一罐(250克左右),加上干米饭(4合8勺,650克)或者饼干(大饼干6块、660克,或小饼干18块、676克)。顺便说一下,作为日军士兵标准装具之一、可以在战场上就地直接煮饭的铝制饭盒,也是在日俄战争之前不久的1899年首次配发陆军部队的。
除了牛肉罐头和饼干这两种野战口粮之外,日俄战争期间配发给部队的“寻常粮食”还包括精米和大麦(用容积为两斗的袋子包装)、盐干鱼肉、干蔬菜、干松鱼、干萝卜丝、干海带等,以及木桶装的酱油、味噌、清酒和福神渍(Fukujinzuke,用萝卜、茄子、刀豆、藕、瓜、紫苏、苋菁等七种蔬菜加酱油和砂糖制成的腌渍咸菜,以日本民间传说中的七福神来命名)。至于罐头类食品,整个日俄战争期间日本陆军一共采购了重达944万贯(35400吨,一贯是3.75公斤)的军用罐头,其中牛、猪、鲸等兽肉罐头1341万元,鸡肉罐头20万元,鱼类罐头949万日元,合计采购费用多达2310万日元。在战争后期,由于日本本国牛肉不足,还从美国采购了1500贯(5.6吨)的牛肉罐头,并且通过水产局来委托日本全国的116所罐头工厂大力生产鲑鱼、鳟鱼、金枪鱼、乌贼和贝类等海产罐头,作为动物蛋白质的补充。福神渍
鹿角菜、金时豆在日俄战争为时七个月的旅顺围困战期间,由于取水困难,因此士兵们往往将配发的硬饼干或干米饭埋在地里,经过一昼夜吸收水气后再挖出来食用。到奉天战役时,已经基本上能够在战场上就地供应热食了。以步兵第九(金泽)师团第七联队第二大队为例,该大队在1905年2月21日至28日的口粮是这样安排的(仅列出副食,主食都是米饭):
21日早:福神渍;午:猪肉、白菜;晚:猪肉、葱、白菜
22日早:福神渍;午:盐鰤鱼;晚:鸡蛋、白菜
23日早:福神渍;午:沙丁鱼干;晚:猪肉、白菜、葱
24日早:福神渍;午:盐秋刀鱼;晚:牛肉、白菜、马钤薯
25日早:福神渍;午:鸡蛋、白菜、葱;晚:盐鰤鱼
26日早:福神渍;午:盐鰤鱼;晚:猪肉、葱、白菜
27日早:福神渍;午:猪肉、白菜;晚:鸡肉、葱、白菜
28日早:福神渍;午:牛肉罐头;晚:牛肉罐头
该部队在3月1日投入战斗,当天食用的是“携行口粮”,即野战口粮,包括牛肉罐头和饼干,次日的口粮由师团的粮食部直接供给(是握饭团一类的东西);3月3日午餐是牛肉罐头,晚餐是鳟鱼罐头。3月6日、7日两天该大队的口粮发放表为空白,推测是由于战况激化,连野战口粮都来不及供应,因此批准士兵动用了事前增加配给的饼干和砂糖之类应急口粮。同一时期在内蒙东部地区同俄军作战的日军某骑兵部队携带的是六十日的口粮及马料费用(一人一马每天70钱,共42日元,直接向当地蒙古王公采买活羊、面粉和马料),以及四日份的应急口粮,包括精米、饼干、牛肉罐头、食盐和酱油。
再看一下同时期日本国内劳动阶层的伙食。细井和喜藏在他的《女工哀史》中记录了东京某工厂女工人一周的伙食(主食是从中国进口的“南京米”和泰国米,每人每天大约四合米):
周一早:萝卜汤、泽庵;午:油味噌、泽庵;晚:鹿角菜、泽庵
周二早:青菜汤、泽庵;午:金时豆(煮红芸豆)、泽庵;晚:豆腐猪肉汤、泽庵
周三早:梅干、生姜;午:咸鲱鱼子、泽庵;晚:萝卜、泽庵
周四早:萝卜汤、泽庵;午:萝卜、泽庵;晚:咸鲑鱼、泽庵
周五早:青菜汤、泽庵;午:芋头、泽庵;晚:福神渍
周六早:梅干、泽庵;午:豆腐汤、泽庵;晚:萝卜、泽庵
周日早:豆腐汤、泽庵;午:干鱼、泽庵;晚:千切大根(干萝卜丝)、泽庵
对比一下可以发现,部队士兵每天都可以保证有两餐吃到肉、鱼或者鸡蛋,而女工在一周中只有4顿饭能够吃到动物蛋白质,士兵的蛋白质摄入量在理论上为女工的4.5倍,而实际上后者伙食中的“豆腐猪肉汤”和“咸鲑鱼”一类副食的量都是微乎其微的。而这座工厂还被认为是对工人待遇比较好的,来自农村的贫困青年妇女争相报名。
表示涨知识了。。
页:
[1]